吃飯,在官場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請誰吃?去不去?吃什么?這里面都大有學問:從座次的講究,到桌布和花的擺放,到上主菜的時機,再到喝酒的奧妙,說話的時機,辦事的技巧……官場飯局有點像第二辦公場所。《廉政瞭望》雜志近日刊文指出,我們今天必須正視和做出改變,真要剎住公款吃喝風氣和飯局潛規(guī)則,需要治源頭和抓過程,更要文火慢燉,運用疏導之法,達移風易俗之效。
在解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領導干部與民眾同共甘苦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無論是公開的輿論報道還是老一輩人的回憶,均鮮見領導干部與基層群眾同甘共苦可以作為事跡而躍上媒體版面。簡而言之,時下官場飯局上的所謂學問,并不見得就是“傳統(tǒng)”。
官場飯局學問是逐步走向高深的。在我們這個禮儀之邦,飯桌上確實有一些禮儀,所有規(guī)范確實有突出“尊重”二字之意。但再怎么重視禮儀的普通飯局,均無法同官場飯局的高深學問相比肩,究其原因,當然不會是因為無視禮數(shù),而在于越是親近的人,越不太可能在禮儀上糾結太多。相反,官場飯局精心營造的所謂學問,無非是讓被請者在心理與面子上得到最高尊重,說白了就是進一步推高被請吃者的威權形象。再者,與一般禮儀所體現(xiàn)的尊重有著本質區(qū)別的是,官場飯局所表達的尊重往往有著高昂的成本,除了吃飯喝酒等開銷,有時還有附帶消費甚至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
一些人把官場飯局學問化,實際上混淆了腐敗現(xiàn)象與一般社會禮儀文化的本質區(qū)別。官場飯局的所謂學問,表面上體現(xiàn)了尊重,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感情投資。當公款吃喝現(xiàn)象未能受到有效約束時,請吃者總會挖空心思,向被請吃者大表忠心或竭力體現(xiàn)宴請的別致。久而久之,不請吃便異化為不尊重,請吃就變成了規(guī)定動作,吃出不同感受才能體現(xiàn)出飯局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當權力一再膨脹而難受約束時,必定倒逼官場飯局學問不斷走向高深;當權力缺乏超越制度的回報能力時,別說官場飯局學問,就是高成本的飯局也不太可能愈演愈烈。當不請吃也可按規(guī)定辦成事辦好事,官場泛濫的請吃之風自然會戛然而止。
當前的真正困局或許在于,請吃者難以有效監(jiān)督被請吃者,反倒是被請吃者不僅官高一等,還往往是請吃者的監(jiān)督者。不是官場飯局學問真就深似海,而是權力的邊界模糊不清。當對權力的監(jiān)督與問責能力不足以給請吃者理直氣壯地拒請壯膽時,“創(chuàng)新”官場飯局學問自然會成為請吃者為數(shù)不多的籌碼。由是觀之,倘此局面不予改變,那么“文火慢燉”、“疏導之法”只會成為公款吃喝的“合理性”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