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到底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讓每個代表委員說一句話,不是展示奇異古怪的觀點,不是比拼觀點的華麗,而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是時評人曹林曾經說過的話。
這些年來,隨著民主理念的提升和政治氛圍的開放,委員代表們在會上也越來越放得開。聲音多元是好事,不過,對于民眾而言,關心的恐怕不只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而是有沒有足夠優(yōu)質的、對現(xiàn)實有裨益的觀點和意見出來。3日,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讓委員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的表態(tài),更增加了大家對“兩會好聲音”的期待。
什么樣的聲音才是“好聲音”?《晶報》痛感之前一些“雷人雷語”和花邊新聞喧賓奪主的情況,直言“兩會”不是秀場,需要代表委員們拿出干貨和真知灼見來。《京華時報》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當觀察員、評論員易,當調查員、監(jiān)督員難。”評論作者郝洪說,在提出問題之余,還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意見,才是盡了職責和本分。
“在這個喧囂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些少數(shù)人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卻往往難以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來自全國人大內司委內務室的朱恒順在《新京報》這樣寫道。他特意指出,別忘了“可能沉默的聲音”。他提醒說,對于那些已成為輿論焦點的事項,向大會提出相關議案建議有重要價值,但這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而傳遞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真實的聲音,則絕對可以說是雪中送炭。朱恒順的這一意見,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確實有些感同身受的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微博等新媒體工具,不少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對代表委員的言論進行了評價和討論。4日,江蘇有兩位代表建議設“國家城管局”以解決體制亂象。“@新京報”就旗幟鮮明地指出,此舉可能再滋生部門權力和利益,只會使現(xiàn)有關系更難理順。另一個例子,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姚明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摒棄培養(yǎng)運動員人才的舉國體制,所謂“職業(yè)體育”也會很快失去營養(yǎng)。特別是一些商業(yè)利益不高的競技體育項目,將很難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的水平。對此“@經濟觀察報”發(fā)表快評,“體育的價值難道只是給一個國家貼上體育強國的標簽嗎?我們覺得體育更應該是娛樂大眾,用市場化手段,讓消費者認可并買單,進而推動全民素質的提高。”
相信像這樣的交鋒還會源源不斷出現(xiàn)。兩會是展示場,也是個辯論場,同時還是個考場。在信息傳播四通八達的時代,代表委員說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有眼睛在盯著,大家會在心中做評判。對此《晶報》對代表委員提出了建議——平時下足功夫,號準民生脈搏,才能講出有料的話。而《南方都市報》也建議,對代表委員的履職更應有切實有效的督促機制,讓更多積極履職的代表委員,在會堂上選得上、留得住、有發(fā)言權,且收獲更多社會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