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北京青年報》報道,一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在審議時向全場展示了一張照片:一個基層社區(qū)一年來參加各種考核、評比的申報材料,堆起來有3.4米,比姚明還要高。他說,各種創(chuàng)建、考核、達標并不能說明工作真正做得好,一定要改革這種考評看重臺賬資料、上級說了算的模式。
關(guān)于各種考評,坊間風行著一些“順口溜”,例如“聯(lián)系工作電話線,布置工作傳真線,檢查工作公路線”,“來了就不走,非要喝老酒”主要形容上級考核走過場,不扎實,甚至混吃混喝,還比如“是是是,好好好,堅決不整改;對對對,做做做,堅決不執(zhí)行”,主要諷刺一些地方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說一套,做一套。
這位代表所反映的“看重臺賬資料、上級說了算”,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但本質(zhì)上也是作風浮躁。
客觀上,基層工作做得怎么樣,需要上級進行考評,也是科學決策的必要途徑,但是如果只重形式,不抓實情,只會徒增基層負擔,無益決策完善。“上面一句話,下面忙翻天”,上級部門多達幾十個,分管的項目更無以計數(shù),而對基層來說,每個項目都要社區(qū)配備獨立的辦公室、成立工作小組、準備工作臺賬等,其中工作臺賬內(nèi)容繁多,如此下去,工作人員只能扎身“咬文嚼字”,無暇為民謀事,老百姓嘴里的順口溜也會不斷“推陳出新”。
這種考評多如牛毛的怪現(xiàn)狀,就像一根“硬骨頭”,上級不愿放權(quán),下級苦不堪言。要啃下來,先要做減法。近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過去一年,國務院機構(gòu)改革有序?qū)嵤峙∠拖路帕?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而且今年還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從中可以看到政府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決心之大,各級政府和部門也應在簡政放權(quán)上繼續(xù)挖潛力,該取消的一律取消,市場化較充分的項目交給社會,無需宏觀統(tǒng)籌的權(quán)限交給基層。
其次,還要做加法,就是要在改革考評方式上下工夫,逐步杜絕類似“材料評比”的形式主義。就像這位來自基層的代表所言,政府考核基層工作,完全可以聘請專業(yè)的調(diào)查公司,直接給居民打電話、發(fā)問卷了解滿意度。這樣既可以減輕基層負擔,又可以更有效地科學決策,何樂而不為。
(李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