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是,人有理想而動物沒有。所謂理想,就是現(xiàn)實中沒有而人希望它有。這幾天有一段話傳得厲害,據(jù)說是馬云說的:中國人可真有意思,老美的蘋果6全球首發(fā)沒有中國的份,很多人卻死皮賴臉的還要去買它,甚至走私,就不能長點志氣嗎?蘋果6在美國賣1200元,郭臺銘加工費25元,只要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立馬掉價。
我不太相信馬云會希望“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如果不是市場經(jīng)濟對多樣選擇的包容,阿里巴巴走不到今天。其實,這話是不是馬云說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所散發(fā)的專制氣息;重要的是,它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chǔ)。
一涉及“志氣”、“尊嚴(yán)”一類,生意就成了政治。一旦政治正確,想法能不能實現(xiàn),實現(xiàn)的條件是否具備,就不管了。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顯然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任務(wù)。要讓它實現(xiàn)不了則是太容易了,只要一個果粉就夠了,何況成千上萬。
“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不但不可能實現(xiàn),更不應(yīng)該實現(xiàn)。一些人想買就買,另一些人想不買就不買,這是人的自由選擇。買有買的原因,不買有不買的理由,這是人的選擇的多樣性。包容多樣選擇的社會才是健康社會,至少是正常社會。如果十幾億中國人思想高度一致,統(tǒng)統(tǒng)自覺地選擇不買,那是一種奇觀。這種奇觀,文革時出現(xiàn)過:“幾億人用一個腦袋思考”,幾億人十年里只看幾部“樣板戲”,甚至全國新華書店的書架上只有一個活著的作家(浩然)。
中國人1個月不買iPhone6,幸虧只是一種民間意見,如果成為權(quán)力意志,事情就嚴(yán)重了。既然買不買蘋果6的選擇也可以剝奪,那么買不買三星或別的什么品牌的自由同樣可以剝奪;買什么的自由可以剝奪,那么你想不買什么的選擇也同樣失去了。也許有人很懷念這樣的年代?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