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上的一條視頻擊中了不少人內心柔軟的地方——深秋的夜里,重慶街頭,一位帶著黃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在人行道上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地前行,這種快樂的氣場感染了身邊的人。視頻傳開后,幾百萬網友為他點贊。
視頻中的男子今年57歲,是工地上的一名木工,當天并沒有發(fā)工資,也沒什么特別開心的事,就是約了幾個工友在不遠處的餐廳吃飯,下班后就一邊走一邊唱歌蹦跶起來。被媒體采訪時,這位大叔表示“其實這是我的習慣,我平時都喜歡這樣蹦蹦跳跳上下班。”在被問到“這樣跳起來走路有什么不一樣”時,他說“我覺得很快樂!”
大叔不知道,這個習慣性的動作居然“治愈”了諸多網友——“看著他跳得很快樂,為什么我自己卻感動得想哭”“那是曾經的我,希望也是未來的我”“有多久沒有這么快樂過了”“或許這就是人生應該有的狀態(tài)吧”……
“人嘛,在世上活著,再累再苦都要開心”——“蹦跳大叔”如是說。這話沒有什么絕妙高深、語驚四座之處,但要做到卻很難。
時下,人們整日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角色定位中,經常是前一秒剛剛抓住了小確幸,下一秒便陷入彷徨、困惑、焦灼、迷失。突如其來的變故,日積月累的焦慮,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4月,一杭州小伙騎車逆行被攔,在與交警交涉時,其接到一個電話,隨后崩潰大哭,跪求交警放他走。原來他每晚都要加班至十一二點,這次是加班中臨時為女友回家送鑰匙。單位催他回去加班,女朋友催鑰匙,為省時間才逆行。小伙還稱“要發(fā)泄一下,我太煩了”。
這份不容易,或許很多人都有共鳴。20年前,一首《最近比較煩》用調侃的口吻將細碎的煩惱娓娓道來,詮釋了煩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后來,音樂人小柯創(chuàng)作過一首名為《你說我容易嗎》的歌,其中那句“我都快累死了,還要硬挺著”讓不少人頓悟——縱有再多苦和累,不妨大膽說出來。
2018年發(fā)布的《中國城鎮(zhèn)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73.6%的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當心理問題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自身情緒,包括主動進行個人情緒管理、心態(tài)建設,接受心理醫(yī)生的指導和干預等。心理學類的書籍和課程也多了起來,更有不時冒出的雞湯文來幫人們做免費的情緒保健。再不濟,還可以嘗試把自己交給一次購物、一餐美食、一場電影、一次遠行……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在美國行為心理學家華生看來,環(huán)境和意識是影響人類情緒的因素,自負、自卑、愛發(fā)脾氣甚至強迫現(xiàn)象都是人性的弱點,這些弱點很多都是既往生活遺留下來的,而真正能改變我們的,是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其中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一種改變的開始。
你對待生活的樣子,就是生活呈現(xiàn)給你的樣子。不開心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接納與和解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