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為什么要關注《天書奇譚》將登大銀幕?
作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經典原創(chuàng)動畫長片《天書奇譚》,經過修復技術加持的4k紀念版已定檔將于11月5日全國上映。這部于1983年首次播放的動畫電影,時隔38年,將首登大銀幕。
《天書奇譚》是我國第三部動畫長片,改編自我國神話故事《平妖傳》,講述袁公傳授天書于徒弟蛋生,消滅狐妖造福百姓的故事。僅僅85分鐘的片長,卻是無數70后、80后心目中最好的動畫之一。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2,僅次于《大鬧天宮》,參與評分人數達20萬人。
《天書奇譚》經歷了漫長的整體修復及數字化過程,此次初登大銀幕,是為讓更多年輕一代國人,能夠在先進的影音技術下感受獨屬于中國動畫的魅力。
從宣傳海報上,我們可以一窺《天書奇譚》的國風之美。國畫工筆重彩的群山層巒疊嶂,蛋生張開雙臂沿著山中的天梯奔向天際,袁公在下面揮手道別,表達了文化代代相傳、永無止境的寓意。海報構圖頗為講究,遠山近水的呼應,云蒸霞蔚的氤氳,盤根錯節(jié)的樹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躍然紙上。
大多數70后和80后通過《大鬧天宮》體會著戲曲的鑼鼓喧天,又看著《天書奇譚》初識“生旦凈末丑”。曾經的國產動畫以本土神話的“奇、趣”打造天馬行空的情節(jié);以簡單卻賦有深厚寓意的神話架構,表現傳統(tǒng)文化中的“善惡有報”“相生相克”等思想;以扎實過硬的繪畫功底來呈現流暢飄逸的國畫構圖和獨具匠心的分鏡。經典的國產動畫作品,每一幀皆是精品,每一處皆可細品。
一個個鮮活的角色,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為人處世的道理;一幀幀高山流云、皇城寺廟、街市田野,講述著中國審美的大氣磅礴;一幕幕百鳥朝鳳、舞龍舞獅,彰顯民族文化的融匯早有淵源。
如今,國漫電影作品正以“少而精”的姿態(tài),逐步復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青蛇》系列等作品正是國風原創(chuàng)動畫的代表,票房口碑均是不俗。
然而,國漫若要重回巔峰,再創(chuàng)經典,尚需時日。除了創(chuàng)作人員需要沉下心,耐住性子來挖掘經典故事,打磨作品,更需要觀眾靜心等待,用心品味國漫內涵。
《天書奇譚》此次踏夢而來,希望我們的國產動畫也能以“民族動畫之路”為梯,心懷希望,奔赴下一個光明,成為每一代國人的童年回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