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qū)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即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代之以需要定期考核評定、可上可下的“職級”,這項改革也被形容為給中小學校長脫“官帽”。馬鞍山的嘗試并非“頭啖湯”,此前,全國已有廣東中山、上海、山東濰坊等多地為中小學校長摘除了“官帽”。(8月7日《南方都市報》)
無論是大學校長還是中小學校長,校長去行政化都被輿論寄予很高期待。人們希望校長可以職業(yè)化、專業(yè)化,成為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而行政化卻會導致校長的精力分散,讓他們在管理學校的同時,還要疲于應付其他行政事宜,甚至迷失其身份和教育者的本色。所以,盡管有些校長因為舍不得其行政待遇,還對去行政化有所抵觸,但是在公眾層面,還是舉雙手歡迎校長的去行政化。
可是,校長去行政化是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去行政化呢?這是兩個必須厘清的概念。所謂校長去行政化,就是拿掉校長的行政級別,摘掉其頭上的官帽,讓其回歸到一所學校管理者的位置上。這種摘帽有助于去除校長身上的官氣,讓其把精力投放到業(yè)務鉆研上。
而所謂的教育去行政化,就是去除教育管理中的僵化思維,讓教育工作回歸教書育人的本位。這里必須強調(diào)一點,任何學校都需要行政管理,教育去行政化并不是不需要行政管理,而是必須在行政管理時明確兩點:一是,管理者應該是教育家,應該實現(xiàn)教育家辦學,而不是行政官員辦學;二是,行政管理應該為日常教學服務,教師和學生才是一所學校的中心和財富。簡而言之,教育去行政化,就是弄清以誰為本的問題。
依照這個界定看,校長去行政化只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個步驟。首先,校長去行政化并不意味著教育家辦學。校長去行政化只是校長摘去了官帽,至于這個摘去官帽的校長,是不是一個稱職的教育家,需要再評價。這個評價應該有專業(yè)的視角和體系——做一個教師比較容易,做一個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也比較容易,但做一個教育家卻比較困難。至于怎樣的人可以稱之為校長,就需要有一個專業(yè)的評價視角和嚴格的判斷標準來衡量,而且,這個標準應充分參考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畢竟校長是為他們服務的。
其次,校長去行政化并不意味著管理思維改變。拿掉官帽之后,校長可能會變,也可能不會變。如果他們不懂得教育的規(guī)律,不具備管理教育的素質(zhì),他們依然會把校長理解為一所學校的最高行政長官,并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威,傳遞自己的辦學思路。這種思路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武斷的。但一旦以行政的方式強力推進,就可能對教育產(chǎn)生損壞。所以,更重要的是,校長的思維是否因為拿掉官帽而轉(zhuǎn)變,學校的管理思路是否因為校長不戴官帽而改變。如果,這兩個方面都不改變,拿掉官帽就只是一場空歡喜。
摘掉校長的官帽是一種去行政化,我們當然應該為這個進步而感到高興。但高興之外,還應該看到,教育去行政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還需要更持續(xù)的更有力的改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