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消費動能不僅有力且有文化。
旅游向來是節(jié)假日消費的一大亮點。據官方統(tǒng)計,2019年中秋節(jié)期間全國接待國內旅游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2.8億元,同比增長8.7%。
中秋的“玩”,雖然時間短,但中秋假日旅游則別有意味。一方面,中秋趕上入秋見涼好天氣,正是出游好季節(jié);另一方面,中秋月圓,有月、有花、有詩,這個時節(jié)的旅游本身就有濃濃的文化氣息。據報道,與以往相比,今年中秋假日旅游文化氣息越發(fā)濃郁,不少地方都大打“文化牌”吸引游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舉辦“中秋祈福弘揚傳統(tǒng)”文化活動;福州推出登高賞月等12條賞月主題旅游線路、20多場文旅節(jié)慶活動。調查顯示,假日期間高達76.4%的游客參與了當地“中秋節(jié)”文化主題活動。
從人山人海的趕趟兒“看人”,到和中秋文化結合的賞景,中國旅游開始提檔升級,休閑文化成為主流。這也成為中國旅游從高速度增長到高質量發(fā)展的標志,旅游市場也從純粹的利潤追求到資本和文化完美結合的轉型。
中秋是“吃”的節(jié)日。月餅不僅是吃的消費載體,也蘊含著歷史文化內涵。月餅市場從電商到實體門店,總的市場規(guī)模高達200億。值得一提的是,“網紅月餅”的市場熱度,也給中秋節(jié)“吃”提供了更多消費動力。
據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今年中秋節(jié)之前兩周,“混合口味”月餅銷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接近總銷量的48%,意味著消費者已不滿足于單一種類,更是趨向于選擇不同口味混合包裝的“全家桶”。從口味上看,除蓮蓉、五仁、火腿、豆沙等傳統(tǒng)餡料外,奶黃、水果等新式餡料也備受歡迎。
該報告顯示,除了月餅,酒類、堅果等銷量也在上升,節(jié)前兩周的葡萄酒、白酒的銷量是平日的約1.6倍。此外,食品禮券的銷量是平日的2.6倍,海鮮水產銷量是平日的1.74倍。從各種口味的月餅到其他各類消費品的銷量增加,凸顯中秋消費“吃”的能量。這些“吃”帶來的消費提升,不是溫飽意義上的基本需求,而是人們生活質量提升后的消費升級。這和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相關——中國人的中秋節(jié),“吃”的很多維,“吃相”很優(yōu)雅,明月映照下的中秋餐桌,可是高檔次的營養(yǎng)大餐。
月圓中秋夜,良辰美景時。夜經濟在古代中國已經幻化為朦朧浪漫的詩和遠方。現在城市,華燈初上,夜經濟已經成為城市里的另一道風景。中秋夜經濟,成為各城市展示本地夜市文化的標準。從北京到上海,從成都到廈門,東西南北中,都有自己的夜經濟特點。只是,中秋夜經濟可做的文章更多,畢竟各地中秋的傳說很多,明月蘊藉著更多文化。文化搭臺、月亮為媒、消費唱戲,這是中秋夜經濟的獨特韻味。
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動能,節(jié)日經濟又是消費的主力軍。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現實下,有文化的中秋消費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提檔升級的契機。中秋經濟后面還有國慶、春節(jié)經濟,文化接力下的消費動能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