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近日,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品牌悄悄漲價的消息受到業(yè)內關注。海底撈承認“漲價屬實”,稱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業(yè)內人士認為,受疫情影響,國內餐飲消費尚未能完全放開,為緩解自身壓力,預計會有更多企業(yè)參與漲價。
據分析,參與漲價的多數是綜合實力強、擁有定價權的頭部企業(yè),中小型企業(yè)更多是借助促銷活動等吸引客流量以“求生”。人們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完全形成,一些商家的“報復性漲價”卻迫不及待登場,網友們難以保持淡定了。誠如有網友所說,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這是鼓勵百姓“報復性存錢”嗎?
從商家的角度看,一些餐飲企業(yè)選擇漲價未嘗不可理解。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食材、人工與運營成本驟升,進店消費人員的數量驟減,適度漲價也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疫情期間餐飲業(yè)損失慘重,商家想在復工復產后盡可能彌補一下損失,也是本能之舉。
只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且漲幅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一般來說餐飲企業(yè)漲價就沒有大的問題。當然,吃與不吃,消費者也有“用腳投票”的自由。海底撈整體漲價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應該是一個經過了認真考慮論證的方案,意在提高營收業(yè)績、彌補前期損失的同時,又讓消費者“可以接受”。畢竟不管多大的餐飲品牌,都不能置消費者的感受于不顧,不能不顧忌消費者“用腳投票”。
頭部企業(yè)漲價后,會有更多餐飲企業(yè)效仿嗎?不排除有企業(yè)可能跟風漲價,畢竟眼下餐飲消費尚未完全放開,消費者可選擇的機會有限,有時只能被動接受漲價,而且有的企業(yè)確實存在不小的漲價動力。但對此問題也不必多慮,要相信消費者的“用腳投票”,相信市場的力量。依托自身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紅利形成的話語權、定價權,頭部企業(yè)有漲價的底氣,也有部分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其他一些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可能難以效仿,有的本來就經營十分困難的企業(yè),一味漲價無異于飲鴆止渴。
事實上,有逆勢漲價的,也有順勢促銷的。如麥當勞近日推出一項會員日半價桶活動,消費者聞訊蜂擁而至,搶到麥當勞小程序崩盤。后疫情時代,餐飲業(yè)難免迎來新一輪洗牌升級,部分龍頭企業(yè)會瞄上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走“高端路線”,更多中小企業(yè)則會選擇促銷,以招徠更多普通消費者。
對部分餐飲商家的漲價行為不必過敏,但在當下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餐飲行業(yè)還是應當慎重考慮漲價。在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語境下,餐飲業(yè)需警惕部分商家的漲價行為給市場造成不利影響。錢袋子在消費者自己手里,一旦被捂緊,對整個行業(yè)來說有害無益。
據報道,網上曾有一項調查,收集90后對這場疫情有哪些體會,其中反響最熱烈的是“終于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餐飲商家千萬別錯判了形勢,倉促漲價、跟風漲價最終可能得不償失。漫畫/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