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首都布拉格是歐洲歷史文化名城,因黃墻紅瓦的建筑色彩明麗,被譽為“金色之城”。如今,這座美麗的都市又添一道獨特的“風景”。只是它并不靚麗,反而令人唏噓。
這道“風景”就是近來名聲大噪的布拉格“腐敗游”。兩年前,當?shù)厝饲泻铡ぬK萊克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家以腐敗為觀光主題的旅行社,并被邀請在國內(nèi)外設立分公司。“這里住著的主管交通的官員利用職權(quán),從市民公交卡中‘揩’出了一架私人飛機;這座別墅的主人曾是前總理幕僚,向企業(yè)索要回扣1800萬歐元;這處隧道多年無法竣工,因為它是當?shù)毓賳T發(fā)財?shù)摹鸬V’……”
“腐敗游”一路上的見聞,觸目驚心。
沉默是對腐敗的縱容,容忍是對腐敗的嬌慣。有論者指出,捷克“腐敗游”的出現(xiàn),是民眾對腐敗泛濫無法容忍而發(fā)出的一聲抗議。他們擔心如果任由腐敗滋生,終有一天整個國家都會被“蛀蟲”吞噬。為了避免“國將不國”,蘇萊克勇敢地站出來對腐敗說“不”。
“‘腐敗游’是一種黑色幽默,我們想通過嬉笑怒罵來避免徹底的絕望。”蘇萊克的初衷是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推動反腐,可游客在笑過之后,果真能汲取反腐的力量嗎?人們還是從一幕幕令人咋舌的反腐寫真中感到了絲絲涼意。“透明國際”組織捷克分部負責人戴維·安德拉卡稱,“腐敗游”雖然引發(fā)了輿論對腐敗的圍觀,但腐敗問題并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腐敗游”,成了苦澀的反諷。
《紐約時報》評論稱,捷克“民主”了,可腐敗嚴重了,在激烈變動的社會轉(zhuǎn)型期,腐敗現(xiàn)象層出不窮。安德拉卡稱,貪污腐敗已成為捷克的“根本問題”,“腐敗甚至變成了社會的齒輪,沒有腐敗一切工作都會停轉(zhuǎn)”。蘇萊克與整個腐敗體系對抗,如同堂吉訶德與風車廝殺。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分析西方中世紀教會的腐敗時就曾指出,這種腐敗決不是偶然、單純?yōu)E用權(quán)力的結(jié)果,不是遏制私欲就可根除的;相反,這種腐敗源于制度,有其必然性且根深蒂固,是一種不斷向一切空間彌漫的死癥。西式民主不但不能遏制腐敗,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因其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使腐敗制度化、合法化。
腐敗是社會毒瘤,反腐最忌隔靴搔癢,只有以雷霆萬鈞的高壓態(tài)勢才能遏制腐敗的滋長,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才能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權(quán)力還是要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才是可靠的。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31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