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規(guī)模第二大債券發(fā)行國,中國債市近日再次迎來一個里程碑。美國摩根大通當?shù)貢r間4日宣布,2020年2月28日起將把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旗下受到廣泛追蹤的指數(shù),9只期限為5至10年的中國國債納入旗下多項指數(shù)的工作將在10個月內分步完成。受影響最大的將是該行新興市場指數(shù),如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shù)。據(jù)估計,追蹤該指數(shù)的投資者總計管理著2020億美元資金。中國在該指數(shù)中的權重將在10個月時間里最終達到10%的最高權重,屆時將與巴西持平,屬于新興市場國家最大的納入之一。
這些指數(shù)是全球眾多重量級基金,尤其是主權基金必須參考的重要指數(shù),這意味著有大量資金將主動或者被動配置中國國債。高盛預計,在納入該指數(shù)后,中國債市將有望每月吸引30億美元資金進入。
相比A股被MSCI和富時羅素等著名全球指數(shù)機構納入相關指數(shù)時吸引的社會關注度,債券入“指”顯然要“落寞”不少。這主要因為長期以來個人投資者對于固定收益市場并沒有對股票市場那樣“熱衷”。對不少個人投資者而言,往往喜歡在股票二級市場與銀行存款兩個“極端”之間游走,這源于目前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與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這兩大主要固定收益市場更多的面向銀行、基金、券商、保險等機構投資者開放。
其實這已經是年內中國國債第二次被正式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shù)。今年4月1日,彭博將超過350只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shù)。據(jù)悉在被納入該指數(shù)后,“效果”顯著,人民幣債券成交有同比增長超過30%的放量。當然,這當中也有自2017年7月推出的 “債券通”這一渠道的功勞,在“債券通”出現(xiàn)之前,境外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市的途徑極其有限,只有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RQFII),銀行間市場直接入市(CIBM Direct Access)兩種“hard”模式,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規(guī)模不足1萬億,兩年多后,這個數(shù)字已升至超過2萬億,翻了一番多。
顯而易見,中國國債對于境外投資者的“魔力”不言而喻。而將規(guī)模全球第二的債市主權國納入,也是該指數(shù)更具證明力的應有之舉,摩根大通此舉可謂又得“里子”又得“面子”。相對于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已逾90萬億元人民幣(約13萬億美元)的規(guī)模,摩根大通這一次10%的最高權重帶來的新增資金并不能算多,但對于正處于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市場有序對外開放進程當中的中國來說,其現(xiàn)實意義與示范效應更為重要。此舉可以增強境外投資者對持有人民幣債券的信心,是將債券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共同推進之舉,有望促進在岸債券市場與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戰(zhàn)略協(xié)調推進,相輔相成。更為要緊的是,外來“金主”帶來的先進債市治理理念,將顯著增強內地債券市場改革的緊迫感。
對于當前國內債市的參與者來說,包括國債在內的債券流動性、交易習慣、配套制度建設、轉托管限制、稅收規(guī)則、做市門檻、債券評級標準、違約處置、債權保障、跨市場套利等多方面存在不少提升的空間。可以預見,隨著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市的交易更趨活躍,持有境內債券的規(guī)模亦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增加,這些提升空間有望在參考國際債市先進規(guī)則后,逐一化身為中國版本落地,并有望推動我國債市的進一步“入世”。摩根大通之后,目前最具懸念尚有將在9月份公布結果的富時羅素旗艦指數(shù)(WGBI)。該指數(shù)追蹤資金規(guī)模約為2萬億至4萬億美元,若被成功納入,中國國倩所占權重將達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