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改可以大大降低“三公經(jīng)費”,這幾乎是所有先行試點地區(qū)得出的普遍結論。然而,對于一些公車較少的貧困地區(qū)而言,卻意味著加大財政支出。湖南北部某縣副縣長王晟所在的縣就遇到這種窘境。他向記者介紹,該縣一般公務車輛加起來也就100來輛,按照中央車改意見,即便全部取消這100來輛公車,一年可以減少上千萬元的財政支出(包括司機工資、車輛維修等費用),但同時得拿出近4000萬元給全縣7000多名公務員及按公務員管理的事業(yè)編制人員發(fā)放車補。(《西安晚報》8月5日)
車改可節(jié)省千萬元,車補卻需要4000萬,如此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車改的一大目標就是節(jié)省公帑,如果越改越費,豈不是與車改初衷背道而馳了?因此,不少網(wǎng)友疾呼取消車改。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因噎廢食,思路行不通。中國幅員遼闊,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出現(xiàn)不同狀況實屬正常,因為所有決策都不可能毫無漏洞。
如何看“車改省千萬,車補4000萬”?一方面應意識到,這只是個別情況。從車改的制度設計看,車改推行后將很大程度減少財政開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公車改革在減少行政開支方面具有“N次減支”效應。最直接的就是減少了今后在車輛購置、運營方面的經(jīng)費開支,包括與公車相關的司勤人員薪酬開支。具體將減少多少?有專家推斷,車改落實后每年至少能節(jié)省數(shù)百億元開支。
另一方面,如果車補大于車改節(jié)省的費用,就應該想方設法減少車補。以報道中所舉的某貧困縣為例,該縣本來只有100來輛一般公務車輛,應該說并不算多;而該縣公務員多達7000多名,不可能所有的公務員都需要公務車輛。既然如此,車改后,有沒有必要補貼所有的公務員?如果每人都拿到車補,就使車改變了味。
報道提供的一個細節(jié)是,如果實行車改,當?shù)刎斦B公務員的車補都難以支付,更不必說大量按公務員管理的事業(yè)編制人員的車補。基于此,就更不應該挖肉補瘡,讓所有的公務員都享受車補。湖南某縣的官員稱,“我們考慮到財力有限,可能會把財政能拿出的錢用來租車,首先滿足集體公務出行,而不可能發(fā)放到個人手中。”這種做法就值得一試。公車改革無論怎么改,都應該基于一點——不應該增加納稅人負擔,更不能把改革變?yōu)闄嗔ψ苑实氖⒀纭?/p>
車改進行了20年,始終艱難行進,甚至在一些地方進一步退兩步,原因就在于這是一項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改革。改革需要啃硬骨頭,本次車改被上上下下寄予厚望,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否則又將半途而廢甚至功虧一簣。
如何讓車改進行更順利?除了強化監(jiān)管和加大問責力度,還應該因地制宜,出臺更詳細的細則,確保車改“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最終抵達目的地,實現(xiàn)車改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