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撐傘”事件策劃者現(xiàn)身
愛心之舉竟是有償演出
日前,新快報報道了這樣一則讓人五味雜陳的新聞:一個環(huán)衛(wèi)工昏倒在地,路人觀望不敢上前,只有一名小女孩蹲下為她撐傘,在孩子的感召下,兩名路人終于出手相救。新聞甫一傳開,瞬間攪動全城輿論,有關社會冷漠的反思再次重擊世道人心。然而,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fā)現(xiàn),這起事件另有貓膩,昏倒在地的環(huán)衛(wèi)工和撐傘女童的相遇,并非人間真情,而只是一場“有償演出”。“中暑暈倒”的清潔工湯大姐承認,她是被幾個年輕人請去“拍廣告”,事后還給了她1000元封口費。而小女孩和她的“母親”則都是花錢請來的“臨時演員”。
事件策劃者現(xiàn)身,稱想炒作出名
“報料人和策劃者”霍海洋在新快報記者和爾碼公司的勸說下,終于現(xiàn)身。除了多次向媒體和公眾道歉外,他說策劃事件的動機是“想借此事自我炒作,想出名”。霍海洋說,今年4月從爾碼公司辭職后,他沒有找到工作,但又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苦于沒錢。于是就想拍下公益短片放到網(wǎng)絡上,讓別人認識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出名的目的。“但這次這個事情炒得太火了,我也很后悔,我對不起大家。”霍海洋說,現(xiàn)在很怕自己的父母和親朋好友知道,讓他們擔心。[詳細]
這些年,媒體中頻頻出現(xiàn)“感人新聞”,這些“新聞”每次都能轟動一時,每次都很快被人揭穿。這些策劃的共同特點是,用戲劇化的手法,演出強者或者小孩、少女幫助弱者的街頭戲,通過發(fā)達的社交媒體首度傳播,引發(fā)大量的愛心圍觀轉發(fā),吸引傳統(tǒng)媒體的二度傳播。
為募捐網(wǎng)絡推手策劃"跪爬救女"
2011年3月22日,為得到網(wǎng)友“廣州富家子弟”許諾的2萬元捐款,謝三秀抱著患眼癌的女兒在廣州街頭跪地前行一千米。但是,這位網(wǎng)友事后并不打算兌現(xiàn)承諾。這一事件引起各方關注,謝三秀也收到社會各界捐款二十余萬。但事實很快證明,這一切只是網(wǎng)絡推手“金泉少俠”策劃的一場炒作。他就是那個“廣州富家公子”,他故意激起人們的憤怒,以達到吸納捐款的目的。[詳細]
“90后女孩當街給殘疾乞丐喂飯”系炒作
“一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盯著快餐店里的盒飯直流口水,被一名過路的女孩瞅見了,女孩當即買來盒飯,并單膝跪地將飯一口一口喂進老人的嘴里。”這位被譽為“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公出現(xiàn)在3月25日中新社的一篇配圖報道中。單膝跪地當街給乞丐喂飯的“最美女孩”很快被其他媒體“證偽”了。據(jù)當?shù)孛襟w求證,這“感人”的一幕實際上是某商業(yè)展的炒作,附近一位目睹拍攝過程的報刊亭老板稱,女孩只喂了幾口飯,便隨拍照的男子離開。[詳細]
“孕婦當街暈倒眾人齊施救”視頻造假
一名懷有9個月身孕的“準媽媽”當街暈倒,路人自發(fā)形成“媽咪護駕團”,一輛私家車還主動將孕婦送往附近醫(yī)院救治。然而,媒體隨后的調(diào)查卻顯示,當事人所述的視頻拍攝時間和目擊者提供的時間并不吻合,參與愛心救助的車輛歸屬于某營銷策劃公司,參與救助的多名路人,被證明是同一策劃公司的員工,而當事人稱將孕婦送往的醫(yī)院,也沒有相應的接診記錄,而最初參與轉發(fā)的多名實名認證微博用戶,也被證實是同一公司的員工。[詳細]
母跪爬救女實為炒作
觀點一:愛心無關真假,正能量應該被頌揚
“正能量!”這是很多人看到照片時的第一反應。在“負能量”勢大力沉的今天,“正能量”最能激發(fā)制作新聞的“能量”,于是一篇熱天里的熱新聞就轟然出世了,并很快傳遍了網(wǎng)絡。許多被感動的人在發(fā)現(xiàn)自己受騙上當之后怒不可遏,詛咒那些利用善良來欺騙善心的騙子。在許多人怒罵玩弄善心者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對這種策劃表示理解。他們認為,這種炒作是為了喚醒人性與良知,卻用了一個錯誤的方法;本來一件傳遞正能量的好事,偏偏有些人為一己私利去究根問底……[詳細]
觀點二:公眾愛心不應被愚弄,消費良善最可恥
愛心造假和炒作,不僅不會激發(fā)正能量,反而會變相激勵愛心設防、透支社會信任,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先前,因為害怕被摔倒老人反誣,許多人已經(jīng)不敢助人為樂。而現(xiàn)在,又有人吐槽這種策劃出來的感動,連人心本善都不敢相信了。在這樣一個道德爬坡、進難退易的時代,愛心和信任敏感又脆弱,經(jīng)不起折騰,更容不下欺騙。這些小褻瀆,引發(fā)的可能就是愛心滑坡、信任潰敗,陌生人關系難免被定格成彼此冷漠自私的陌生關系。[詳細]
觀點三:真善美,首要的前提是“真”
有網(wǎng)友指出,善者看善,這則新聞人們在感動于女孩的純善的同時,自責于良心的蒙塵,其背后,是對人性美好的向往。但真善美,首要的前提是“真”。沒有“真”,“善”和“美”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在誠信成為社會大問題的今天,真實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大正能量。如果是以行為藝術的方式進行公益性質(zhì)乃至商業(yè)性質(zhì)的“表演”,只要是積極向上的,不違背公序良俗,都無可厚非;但如果是以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里的真實事件的方式出現(xiàn)的話,這樣的做法顯然只能被認為是“偽善”,甚至說是“為惡”。[詳細]
無良策劃重挫社會信任
無可否認,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陌生人時代,因為信任的匱乏,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相處,成了一道社會難題,人情冷漠的土壤得以滋生。人類社會早就有“狼來了”的寓言故事,策劃者對世道人心的每一次消費,就是一次寓言故事的上演,就是一次助推社會信任走向崩盤的惡行。可以想象的是,今后發(fā)生在這個城市的每一起“路人昏倒”事件中,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將會越來越猶豫,他們不知道“扶助路人”是否會被訛詐,更不確信背后是否有策劃者的炒作之手,這些致命的“猶豫”將會錯傷多少無辜的個體?[詳細]
假愛心玷污公益精神
真相公布后,公眾大為吃驚,紛紛譴責這種愛心造假行為。該策劃肇始于某公司發(fā)起的一項尋找愛心小寶寶的感恩公益活動,宗旨是傳遞感恩、愛心互助的理念,喚起公眾的公益心和榮譽感。然而,公益事業(yè)的高尚目的,絕不是制造假新聞的卑劣手段的擋箭牌。而行為本身,倒是對公益精神的極大玷污。正是因為愛心稀缺,所以才有了故意制造的感動。這也啟示我們,只有人人向善,不做悲情旁觀者,更不做道德破壞者,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愛心造假的重演。[詳細]
媒體應嚴格審核新聞真實性
新聞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真實性,虛假新聞泛濫,人們就會被一次次誆騙。隨著人們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看到新聞之后第一反應是懷疑新聞的真實性。這一方面反映了公眾的質(zhì)疑精神,另一方面則反映出虛假新聞濫竽充數(shù)、層出不窮,公眾無法在第一時間辨別其真?zhèn)巍C襟w人應有職業(yè)自覺,嚴格遵循媒體從業(yè)道德,一是一、二是二,不要拿虛假的東西忽悠公眾,也不要被未經(jīng)核實的爆料所迷惑,這樣只會玷污公眾的眼球,也褻瀆了正能量。